身在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度,許多澳洲居民平時公共場合說英語,但轉頭跟孩子/父母溝通時瞬間切換成另一語言也屬常見。由於我家的先生是不黯中文的澳洲人,因此當我懷Lara的時候便開始思索、並請教身旁的媽媽朋友們:究竟怎麼培養孩子講雙語的習慣?

身在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度,許多澳洲居民平時公共場合說英語,但轉頭跟孩子/父母溝通時瞬間切換成另一語言也屬常見。由於我家的先生是不黯中文的澳洲人,因此當我懷Lara的時候便開始思索、並請教身旁的媽媽朋友們:究竟怎麼培養孩子講雙語的習慣?
臺灣傳統的周歲習俗是讓孩子抓周,西方近年來(尤以美國)則是砸蛋糕;(cake smash。在孩子面前擺一個6-8吋不等的造型蛋糕,讓孩子自由發揮、盡情享受屬於一人的蛋糕。)考量我們身在異鄉,除了要取得孩子的傳統中式服飾不易,整個過程又只有孩子抓”器具”的短短一瞬間,似乎不夠過癮……
來自奧地利的巧思!家中若有兩個(以上)的學齡兒童, MINE 姓名印章便是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起初看到eLIpse kids學習碗的外型我不做他想,直覺就是:「不就是個大一點的碗嗎?那吸盤大概也是不耐用罷。」想不到造型看似簡單,使用後卻完全翻轉我對市面上兒童學習碗的功能及刻板印象。
從沒想過零極限夏威夷療法 Ho’oponopono在我澳洲六年的生活裡默默地幫了我許多大忙,從一開始的職場菜鳥被欺負到後來撥雲見日;辦房貸最緊繃的時刻救星自動上門;以及近期靠意念及祝福送走困擾我們三年的囂張惡鄰……
一場爸爸與女兒的午後親子廚房,巧手做出的不只是美味披薩,更替父女間的關係揉進信賴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