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討厭自己這麼膽小!」當孩子拒學,願意傾吐恐懼是最大的勇敢。

最近剛適應台灣小學生活的女兒,上週起竟無預警地拒絕上學。

不僅淚灑校門,連同學來陪伴也不肯進學校。掙扎許久後,他終於放棄了,但頭垂得幾乎要貼胸,步子拖得幾乎要摔倒。據老師說,到了教室還是在哭,也沒什麼精神。

直到這星期三晚上,我才得知讓他近日上學戒慎恐懼的主要原因。

雖然他不斷認為這樣的自己很膽小,我卻認為願意傾吐恐懼的他極為勇敢。

小一生生活驚魂

「有同學說我動作再這麼慢就不能下課⋯⋯」

「有同學一直說我跳繩的方式是錯的。」

「有同學故意跑來撞我,要我讓開。」

兩個月前,女兒剛轉學回台灣念小學,不久後便時常聽他一臉挫敗地告訴我「某同學」對他諸多命令,但他不清楚對方是誰。

當時我也曾跟老師提起此事,曉得班上最近來往的同學中有一名比較心直口快,而女兒則對語氣與聲音非常敏感。最終,老師先將彼此的座位調開,並鼓勵孩子們包容彼此的不同。

「今天A同學說:『都已經好幾個月了,你的國語為什麼還是這麼爛。』」星期三晚上,女兒一邊說,一邊吃力地在國語乙本練習寫字。

女兒說,這兩個月來即使老師換了位子,該同學還是會不時去找他:譬如趁著平日下課行進間,故意嫌他走路慢;或是在上課時數落他的不是,讓她無處可逃。

女兒因此變得更無助,甚至討厭起自己的不勇敢,只好藉由拒絕上學來保護自己。

除了對女兒再次解釋他從小在海外成長的背景,本來就需要多一點時間才能跟上台灣小朋友;也不忘告訴女兒,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在不同國家生活的經驗,所以同學也可能因此無法理解:學國語怎麼會有困難。

「而且,說不定這個同學只是想跟你當朋友,只是,他不曉得做比較適合。」我想起,女兒在海外上課時,也遇過類似的情景,某個孩子過分熱情的接近方式,亦讓他好一段時間感到無所適從。

「但是他不只罵我,也罵你喔!」女兒突然轉過頭,銅鈴般的雙眼直勾勾地盯著我。

「他說:『你媽媽都沒有把你教好!』或是『你媽媽到底有沒有在教你注音啊?』」女兒邊說邊模仿起A同學輕蔑的神態。這對跟不上注音與中文的女兒來說,更是落井下石。

「但是你有啊!你有教我注音啊!」女兒忿忿不平地抗議著。

不正面衝突的你,不代表膽小

「我覺得自己好膽小。每次A同學罵我時,我都不敢說:『我不喜歡!你不要再說了!』我只會害怕地哭出來。」寫完功課,睡前躺在沙發上的女兒又這麼說。

「我一點都不勇敢。我討厭這樣膽小的自己。」滿滿的挫折與委屈。

「所以聽起來,你想要變得勇敢嗎?」我問,他點了點頭。

「我覺得,你願意把內心恐懼告訴媽媽,這就是一種很大的勇敢。」女兒的眼睛登時睜得更大,一臉「怎麼可能」。

「要把害怕說出來,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人也不一定做得到。而我也覺得很感動,因為你願意相信媽媽。」

「那你想要媽媽怎麼幫忙呢?」我好奇。

「你可以先幫我跟老師說嗎?然後如果再發生,我會再跟老師說。」女兒說,我點點頭。

那一晚,我們牽著手,我出乎意料地睡得比平常還要香甜(但女兒說我一直擠她害她睡不好)。

最即時的幫助,最溫暖的力量

星期四一早,天還矇矇亮,我便把女兒此刻面臨的困境私訊給老師,就怕晚一點上班後便錯過了黃金時間。

姑且不論事實為何,是否當中有了誤會,想到孩子要把深埋在心中的恐懼說出來,該需要多大的勇氣?孩子如此相信我會幫助他,我就要盡我所能地處理,讓他知道媽媽永遠在身邊支持。

令人意外的是,早晨6:30就收到了老師的語音回覆。

老師不僅讚賞女兒的勇敢,更誠摯邀請他往後在學校,能第一時間把遇到的困境跟老師說。

打鐵趁熱,我把老師回覆的一番話轉述給剛起床、依舊睡眼惺忪的女兒。聽後,他的眼裡倏地填進了不一樣的光采。今早上課遲到了,但是他踏出的步伐,是我未曾見過的勇敢與堅強。

午後,老師私訊告訴我,今早女兒有長足的進步,在遇到不友善的對待時有立刻報告。與此同時,老師也積極跟A同學確認,並解釋女兒對聲音的敏感,請他暫時先不要和女兒往來,避免造成彼此之間的不愉快。

背後無奈的事實

老師提到,A同學想幫忙女兒的初心是好的,但無奈平時長輩對待他的態度似乎也比較負面,也無怪乎孩子雖幼,卻能將大人對他說話的語調與說詞直接套用在同儕身上(其他同學也反映過A同學的言行舉止)。

在知道背後的事實,我對於老師在處裡這件事上的做法感到相當敬佩。

老師並沒有將A同學貼上標籤,而是一再與兩個孩子傳達彼此間的差異(例如A同學大辣辣的舉止與Lara對聲音的敏感)、以及個性差異對雙方可能造成的誤會/不舒服。溝通過後,才做出「暫時減少雙方往來」的決定。

少了貼標籤,多點溝通,是因為相信孩子都有改變的可能。

對女兒而言,這也是他將來必須學習的人生課題:為自己發聲、甚至為自己立界限。

傍晚,女兒在安親班老師的陪伴下蹦蹦跳跳地朝我走來:「我今天有很勇敢地告訴老師喔。」原來,安親班的老師也知情,並鼓勵還不會寫字的女兒把開心與不開心用符號記錄下來。

如今,女兒已恢復面對校園的活力,因為他知道,當他需要的時候,身旁的我們都會不吝給予。

(也再次感謝台灣辛苦的老師們,願意騰出自己的時間給予下一代孩子這麼多的愛)

發文作者

我們是澳洲的吉爾家!成員由一個不諳中文的天兵爸爸、兩個相差一歲每天爭吵的姊弟,以及一個理智線常斷裂的媽媽組成。育兒之路從第一天開始,就註定充滿歡笑與淚水。但無論妳在哪裡,我想讓妳知道:育兒路上不需踽踽獨行。讓我們一家用歡笑與感恩,陪妳一起寬心育兒!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