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育兒一再上演:別怕,我們都有無比的韌性

姊弟六點半起床還不到五分鐘便因為誰要先玩磁鐵而起爭執。

中午之前已經吵了無數回,期間還打了三次架。

第三次打架,小丹因為氣不過姊姊不遵守他的遊戲規則而出手。我請他立刻回房間十分鐘,給彼此一些空間靜一靜。

時間到後,我問小丹是不是太氣姐姐講不聽,他憤怒地點點頭。

「要是我,也一定會很生氣。可是現在你的力氣很大,把姊姊打傷,她就沒辦法陪你玩了,不是很可惜嗎?」他看著我點點頭,但仍看得出他氣在心頭。

「弟弟,你還是覺得有火在身體裡燒,好像再多一點就要爆炸了嗎?」

憤怒無處可宣洩的感覺多折騰?大人都受不了,何況是孩子。

我輕輕地問起,他重重地點頭。

安靜陪伴所帶來的療癒

「我想到媽媽小時候很生氣時會畫畫;用力地畫、生氣地畫,最後氣居然就消了。我剛好買了你最愛的圖畫紙,你想試試嗎?」想到小丹愛畫畫,姑且一問。沒想到他答應了。

他安靜地畫了至少二十分鐘,最後笑顏逐開。

「弟弟,你覺得身體裡的氣有比較消了嗎?」在旁靜靜陪伴的我問起。

「有,覺得氣消了。」接著他在畫紙男孩臉上,畫了如月笑彎的嘴,卻帶著兩行清淚。

「他怎麼了?」我問。

「因為……他很感動嘛。」小丹講得有點扭捏。

「為什麼啊?」

「就……妳自己想嘛!」又接著,他在角落畫上一個微笑太陽,說那是媽媽。

頃刻我被感動了──被療癒的究竟是情緒得以抒發的孩子,還是靜靜陪著孩子釋放情緒的,我自己

育兒無時不刻的挑戰

正想把這一刻寫下來,當作自己育兒遇挫越勇的鼓勵,結果小丹爬上床要找我玩摔角。

玩了幾次,我對於他越發強勁的力道感覺不舒服,頻頻要他「暫停」,但他卻置之不理,最後甚至踢翻了我放在床頭旁的香薰機,也一併踢斷了我的理智線──我倏地從床上彈起,大吼:「我都已經說停了,你到底有,沒,有,在,聽,啊!?」

原先安靜的空間顯得更加肅然,Lara聽見我爆炸而更改原訂來找我的路線,遁逃進她的房間裡。

小丹坐直身,臉「唰」地瞬間慘白,表情混著難堪、困惑與害怕,但幾秒後又旋即被他最近慣用的「不在乎」笑臉給蓋過。

「請你再回房間十分鐘,因為我現在很生氣,需要一點時間安靜。」

然後我頹喪地走進書房,雙手抱頭,陷入無盡的深深挫敗。

挫敗於親職是這樣的難、這樣時時充滿挑戰;挫敗於我在陪孩子駕馭心中四竄的情緒之前,自己的心中並未先獲得平靜。

記得前晚,同樣也是被小丹惹怒數次,睡前終於受不了大喊:「為什麼你今天要一直這樣對我發脾氣,我不喜歡!」關上燈,他安靜地潛入被窩中的黑暗。

我強忍著淚水走近床,向上舖的Lara道晚安。

下一秒,小丹在闃黑中撲過來緊抱我的大腿,堅定地說:「媽媽,我愛你。」

這是脾氣最硬的他,所能表達最柔軟的道歉方式。

育兒是一種相互合作的關係

繁雜的心緒沉澱之際,我想起心理學家曾做過眾多研究:當我們耽怕一舉一動對孩子造成傷害,怕他們將因此快樂不起來時,別忘了孩子有絕佳的韌性。

同時我明白:那些讓我崩潰、厭惡、不想管了的育兒時刻未來仍會有之,但別忘了,身而為人,我們也有絕佳的韌性--那些中途磨擦出的傷啊,都是育兒的必經,也是極其珍貴的養分。

育兒與其是教育孩子,更像是走一趟和孩子互相陪伴、彼此坦誠討論的旅程,是一種相互合作的關係吧

別忘了多收集日常中的細小感動

「媽媽,你剛剛在做什麼?」在我謄打這篇文章的同時,小丹上完廁所晃過來書房。

「沒什麼,工作呀。」

「喔,那就好。」話語中透著一絲心安,好似在問「那我們和好了嗎?」

「你在關心我嗎?」我笑問。

「痾,對啦!」五歲的小男孩有點矜持,答完趕緊落跑。

謝謝孩子,讓我的育兒生活充滿許多小小感動,也因此,無論晴雨,我有了更多前行的動力。

發文作者

我們是澳洲的吉爾家!成員由一個不諳中文的天兵爸爸、兩個相差一歲每天爭吵的姊弟,以及一個理智線常斷裂的媽媽組成。育兒之路從第一天開始,就註定充滿歡笑與淚水。但無論妳在哪裡,我想讓妳知道:育兒路上不需踽踽獨行。讓我們一家用歡笑與感恩,陪妳一起寬心育兒!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