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困擾的高敏感特質,竟能使我成為更好的父母

高敏媽媽的日常

這天,我又崩潰了。

其實成為母親後,我沒有一天不崩潰的(尤其是兩個孩子相差只有一歲)。只是程度輕重有所不同。

我早知道我該在火山爆發前先換個環境暫停,沉澱情緒。

我早曉得我該在怒吼前先深呼吸,或是轉移注意力。

但這次崩潰的情緒仍如狼吞虎嚥後的飽嗝,強忍不了。

早上,我內心正心煩著工作,並打算先放過自放暑假六周以來雜亂不堪的居家環境。但孩子輪流要找我。

於是我把工作擱著,陪孩子一路忙到午餐時間,想趁孩子午餐時喝杯水喘口氣。結果一回神,桌上留著剩菜,姊弟倆早換到房間嬉鬧去了。

「姐姐,弟弟,你們吃飽了嗎?」我連忙朝房間的孩子們問道。

充耳不聞。

這時手機來訊,在家工作的小姑告知因為她家斷電,必須臨時來借用一下我們家的網路工作。

啪嚓。

理智線斷裂。

──

在我意識到時,我已成了一隻張牙舞爪的怪獸正吐著烈焰,來到孩子房間激動怒吼:「你們在做什麼!為什麼吃完飯一聲不響就走開?碗盤也沒收!好心問你們吃飽了沒,問了三次卻沒人要回答!為--什--麼?」

「而家中亂七八糟,卻往往只有我一個人收拾,等一下姑姑要來我們家怎麼辦!我真的當媽媽當得很累!」一邊罵,眼淚差一點就隨著滴落。

我知道高敏感的自己被最近糾結、未好好梳理的情緒,以及今日的壓力與突發事件給瞬間引爆了──工作結案在即但苦無靈感;家中地板被玩具雜物淹沒的髒亂;姊弟三分一小吵,五分鐘一大吵的噪音轟炸;月事將近的情緒低落……再加上小姑突然決定要過來的消息。

見媽媽這麼激動吼叫,姊弟倆人全身僵硬,臉上顯露著扭曲的神情,裡頭飽含著驚慌,害怕,與委屈。

「我知道了媽媽。我會……開始收拾。」幾秒後,六歲的Lara率先打破沉默。

孩子默默地陪我收拾起家中散落一地的雜物。沒有怨言。

我還在學習怎麼當媽媽

當她拖著主臥室的地板,我默默佇在門邊看著她勤奮的小小身影。

傍晚,我吸過地板,Lara負責拖地。

「我剛剛又對你們大吼大叫,因為我真的很生氣。但我想說對不起。」

「不用,媽媽。妳不用道歉的。妳和爸爸生氣都不用道歉。」女兒總是給我們特殊禮遇。

「當然要道歉。我們可以生氣,但這個氣一定嚇到妳了,所以我必須道歉。」

「哈哈,我身體內的小精靈是有點嚇到。不過,這次我也忘了在妳生氣時提醒妳該去房間靜一靜。我下次會記得。」Lara婉轉地說。

「真的很對不起。我還在學習怎麼當媽媽,但仍時常大吼大叫……妳可以原諒我嗎?」我發覺自己說話越來越小聲。

「當然,媽媽,我永遠都會原諒妳。因為我最愛妳了。還有──原諒別人,才能讓別人變得越來越好。」女兒看著我,溫暖的笑靨融化了我的歉疚。

同樣擁有高敏特質的女兒,總是能在我不小心崩潰時,了解我心中的糾結,給予理解。

原來是高敏感特質

過去我從不曉得,自己擁有高敏感特質。

只記得自己從小便對環境中的刺激十分敏感而引發焦慮感;對噪音、強烈的氣味容易感到困擾;別人覺得沒什麼的小事我卻容易深受打擊;對於他人的目光特別不自在,在學校遇上公眾表演總是失常;非常容易受他人的負面情緒影響(即使我不是目標)並害怕衝突;天氣一熱我不自覺感到生氣煩悶……

而他人時常對我說:「妳就是想太多。」

直到生孩子後,我因為時常分享生活中大大小小對旁人而言再正常不過,卻讓我崩潰的瑣事,有天,朋友推薦我看《高敏感是種天賦》一書,經過書中的測驗,我才赫然發現自己似乎有高敏感特質。

其實根據統計,世界上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擁有高敏感特質,而它是種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

伊蓮.艾倫博士(Dr. Elaine Aron)在《高敏感父母》一書中也曾提到:研究顯示,高敏人在島葉皮質有更多腦部活化、於是對於感官資訊有著更深刻的處理,整體的情緒反應也更強,對環境高度敏感。

由於高敏人的腦神經對於外在的刺激會比一般人更敏銳,情緒處理會更深入,因此高敏人容易受過度刺激而爆發,讓人覺得「難搞」;但同樣的,他們也因為鏡像神經元發達而更能同理他人的細微感受。

令我困擾的高敏感特質,竟使我成為更好的父母?

身在一家四口都是高敏人的家庭裡,育兒前三年我處於痛苦的深淵中,尤其自己的父母不在身邊,兩個孩子又非常黏我,許多事情必須親力親為。

在看了《高敏感父母》一書後,伊蓮.艾倫博士的研究卻一再撫慰了內心滿是傷痕的我。她指出:

「……在統計上,高敏感父母比一般父母更可能體驗到更多的情緒反應、與孩子更為調和」

「……調和的能力讓高敏感父母更能深刻了解孩子的情況,更能為孩子做出更好的決定,例如當遇上問題:『現在孩子需要安靜一下,還是他累了或餓了所以才胡鬧?』、『現在是教他規矩的時候,還是應該等一下,讓我們都先冷靜一下?』根據研究,高敏感父母通常會比其他父母更擅長做出正確的決定。」

確實,我記得有許多次帶孩子外出,當他們開始有了情緒,由於我自己也是高敏人,所以能快速察覺到外在的噪音/過熱的氣溫,或者太多刺激所引發的疲憊,於是會盡快回家(儘管孩子不一定想走),讓孩子(與自己)在熟悉的環境中充電後再出發。

接納這樣的特質並與之共處

也許有人認為,將自己歸類為高敏感族是為自己貼不必要的標籤。

但我卻感謝這樣的「標籤」,讓我升起深深的寬慰──終於在活了三十多年後有了「被懂」、「被接納」的歸屬感,不用再困擾擁有這些敏感特質的我「是不是生病了」或者「像是怪胎」。

在了解高敏感是與生俱來的恩典後,我反而更學習去包容自己,並藉助不同的資源去調整生活的步調,讓我在對己與他人的關係中尋找平衡,甚至進一步去幫助我兩個尚幼且無能明說的高敏感孩子們,擁抱這些特質、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發文作者

我們是澳洲的吉爾家!成員由一個不諳中文的天兵爸爸、兩個相差一歲每天爭吵的姊弟,以及一個理智線常斷裂的媽媽組成。育兒之路從第一天開始,就註定充滿歡笑與淚水。但無論妳在哪裡,我想讓妳知道:育兒路上不需踽踽獨行。讓我們一家用歡笑與感恩,陪妳一起寬心育兒!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