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該留下育兒,或是重回職場?我想回到六年前,給迷惑的自己一個擁抱。

兩個月前,我在澳洲的六年全職媽媽生涯總算告一段落,重回職場。許多朋友不禁私下關心我適應得如何。

雖然僅是兼職,但每周要上班的那兩天,我前晚必定睡不好。隔日五點半起床,先幫孩子打理早&午餐、送姊弟到不同的學校,再風塵僕僕地開半小時車穿梭於高速公路與工業區的卡車叢林之中。

好不容易趕在九點半到了公司,還沒開始上班我卻已像跑了一趟馬拉松精疲力盡。下了班,再跟大家一路趕著去接留安親班的孩子。

「幹嘛這樣折磨自己?」晚間在床上累得動彈不得時,我突然覺得自己很傻。

從來沒有對錯,一切只是選擇

老大出生後六年我選擇在家育兒,但當時並非因為經濟寬裕所以我能這麼做。

而是早在Lara出世前我便決定:為了在異鄉幫孩子扎下母語的根,我願意暫時將所有時間奉獻其中,哪怕是必須勒緊褲帶過上幾年。而此一任性的決定,當時幸運地得到老丹的支持。

回首過去,我確實享受六年全職媽媽的時光。

我記得每一個孩子的擁抱、親吻,還有夏日午後他們在我身上睡著時的香味與紅通通的臉頰;我記得那些睡前孩子們在夜中睜著晶亮的眼睛,甜膩說道:「我愛妳媽媽,妳是全世界最好的媽媽」;我更記得每天花時間陪孩子說話、讀繪本,女兒終於第一次從只說英文改口與我說中文的日子……那些心頭洶湧著的悸動,久久未能停歇。

但我也記得:那些一周七日被滿滿家事與孩子追著跑而無法好好喘息吃飯的日子;那些沒有為家中經濟貢獻,老公只得不斷加班但仍捉襟見肘的愧疚時光;那些和老公爭吵後,想到自己無法經濟獨立,哪兒也去不了的恐懼;還有那些明明知道全職媽媽之偉大,我卻仍被自己無收入&育兒狼狽給無預警襲擊的時刻。

於是我不斷在心中祈求能遇上一個育兒與工作平衡的機會。

契機出現:遇上同理媽媽內心徬徨的主管

有天,朋友在群組裡傳了封訊息,說幫朋友公司徵人。

我心中彷若被投入一顆小石,泛起了漣漪。

不同以往做事諸多顧慮,此次我唐突地去信詢問。

「你能上哪幾天班?」主管問。

「其實我只能工作兩天,工時也只必須配合學校上下學時間……」我尷尬地回道。

後來竟幸運地接到面試的機會。

面試當天,近年來自己也當了父親的主管一開頭竟語重心長地告訴我:「我知道有了孩子後,家庭會是許多母親們的重心。」

「我更知道這樣辛苦育兒的你們,希望賺得的不一定是養家的薪水,更是一個能讓你們在育兒之外被肯定、獲得成就感的環境。也因此,上班時間我能給多一點彈性,希望能對媽媽們有所幫助。」

主管當時的這一席話,讓我感覺被深深地同理了。於是,儘管公司離家不近,我仍滿懷感激能得到這份工作。

日前看到一篇專訪前VMware大中華區營運長Madeline的文章,她分享了身為兩位幼童的媽媽回職場的心路歷程。

文中,Madeline的一句話也讓我眼眶泛淚:「從高階主管的角度,我覺得媽媽是公司超級珍貴的資產,因為她會非常、非常盡力。

這些回職場的改變,對許多人來說可能僅是一小步,卻是我在當全職媽媽這些年後的一大步。

除了金錢、成就之外,回職場竟也幫我和老公走回同一陣線

這一個多月來,我與老丹之間的氣氛居然在悄然改變:前幾年當我全職在家育兒,時常不小心因為執著於家中大小事而把氣出老公身上;同樣的,老丹有時因為看不見我在家育兒的辛苦,而把我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遂而造成彼此的摩擦,甚至在育兒理念上漸行漸遠。

但如今,我工作的那兩天,下班後不須多說,老丹常主動接過煮飯的差事,甚至還幫忙洗衣、整理廚房──大概是因為我回職場,我們也多了份「革命情感」。話題除了孩子外,總算也能重啟工作上的各式話題,並同時給予彼此「我懂你」的理解神情。

所以,當女人有了孩子後究竟該留下育兒,或是重回職場?如今我想回到六年前,給當時迷惑不已的自己一個擁抱,並安慰:

親愛的,時間到了,內心自然會給予一個最『適合』妳的選擇。

妳只管帶著「一切將自然為我開展」的信念去體驗當下的生活吧。

發文作者

我們是澳洲的吉爾家!成員由一個不諳中文的天兵爸爸、兩個相差一歲每天爭吵的姊弟,以及一個理智線常斷裂的媽媽組成。育兒之路從第一天開始,就註定充滿歡笑與淚水。但無論妳在哪裡,我想讓妳知道:育兒路上不需踽踽獨行。讓我們一家用歡笑與感恩,陪妳一起寬心育兒!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