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做「睡前三件事」,讓她勇敢對我一吐被同儕霸凌的心事。

我家女兒因為高敏感的特質,至今即使上小學已經快一年了,仍舊對於早上和我分別的時刻特別抗拒,說她肚子痛不想去上學。

但每天晚上,我都會透過「睡前三件事」感謝她:「Lara,雖然妳仍害怕上學,以及與媽媽分離的不安,但我看見妳仍然勇敢地走進學校,那真的讓我覺得很感動,我很感謝妳有這樣的勇氣。」

這麼說完,女兒的眼裡雖然對"上學"的恐懼尚存,但我能漸漸看到恐懼上頭,一襲孩子受肯定後所產生的安心與信心羽衣,已輕輕地披在身上。

感恩,是我們所能教孩子最重要的事

前天晚上,我再次藉著羅寶鴻老師的「睡前三件事」(出自《羅寶鴻的安定教養課》線上課程,意即在睡前跟孩子說三件他當天值得被鼓勵與感謝的事)謝謝孩子再次勇敢面對上學的恐懼。

下一秒,Lara開心地對我說:「妳知道嗎?我也想要感謝我的好朋友小迪,因為今天是他陪我進學校的。」

多麼神奇!當我們感謝孩子,不須多費口舌,孩子也自然開始懂得感謝起生活中的人事物。

羅老師也說:「過程中,因為我們能如實地跟孩子內心連結,給予他所需要的歸屬感與價值感,所以就算「睡前三件事」做起來短,卻能是非常有品質的陪伴。」

對孩子感恩,竟讓她對我傾吐意想不到的秘密

但昨晚發生一件更讓我驚訝的事。

如往常,就寢前我被孩子們不斷催促與提醒要進他們房間做「睡前三件事」。但當下累了一天的我,其實很想偷懶,只想趕快把他們趕上床好擁有自已的時間。

不過我最後還是拖著疲憊,和姊弟做了這個已然成為我們母子三人的睡前儀式。

黑暗中,當我對Lara感謝完三件事,她安靜了一會,突然囁嚅道:「媽媽,我可以跟妳說一件事嗎?」

然後她告訴我她過了很糟的一天:在學校沒有人陪她玩。當她孤單地坐在教室附近的長椅上,把頭埋在兩膝間休息時,突然身旁跑來幾位同齡的其他班男孩,對她吐口水及講難聽的綽號。

當下,我對於一個尚未滿六歲的孩子遇上校園霸凌感覺心痛。

我心疼:「妳一定很害怕吧?妳有把這個害怕告訴別人嗎?」

「沒有。我不敢說,我怕老師罵我。」女兒怯怯地回答。

高敏孩子對外在環境特別敏感,然而許多時候遇到挫折,卻又怕他人眼光而不敢開口。

我陪伴孩子靜靜地消化那股難過,並告訴她,我會將此事告訴老師,因為不管事大事小,霸凌就是不對。

然而我心中隨後升起的,卻更是感謝之情:如果我沒有和孩子擁有這麼緊密的關係,她可能不會願意在睡前鼓起勇氣向我吐露這樁心事。

「謝謝妳這麼有勇氣說出不開心的事。我很感動,因為覺得妳相信媽媽。」

我和孩子平時關係緊密,但我相信,這層更深的信任感,是來自於每晚花五分鐘與孩子互道感謝的珍貴時光。

我明白,父母無法當孩子一輩子的靠山與盾牌,但我願成為一個他們可隨時傾吐喜樂與哀愁的樹洞,做最溫柔且堅定的陪伴。

發文作者

我們是澳洲的吉爾家!成員由一個不諳中文的天兵爸爸、兩個相差一歲每天爭吵的姊弟,以及一個理智線常斷裂的媽媽組成。育兒之路從第一天開始,就註定充滿歡笑與淚水。但無論妳在哪裡,我想讓妳知道:育兒路上不需踽踽獨行。讓我們一家用歡笑與感恩,陪妳一起寬心育兒!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