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丹下班後陪孩子們在屋前騎腳踏車一小時,就是我們這週封城在家的小確幸。
今天Lara要求拿下輔助輪,我們陪她在外面試騎。
我嘗試在旁幫她扶著椅墊行走;爸爸嘗試在後推送她如火箭加速。
結果大人不僅扶得累,孩子也越發依賴,一直擔憂地問「你剛剛有放手嗎?」
一陣子後,「我覺得我還是想要自己慢慢騎。」Lara宣布她要依照自己的速度與方式練習。
一個小時後,戰戰兢兢、搖搖晃晃,偶而從車上跌下而讓我咬唇憋氣的身影,就在某個靈光乍現下,兩隻腳開始接續地在踏板上合作起來,Lara昂首前行,自信隨風輕拂雙頰。
「嘿媽媽,妳知道嗎?不管怎麼樣,我都還是要繼續騎。」Lara騎過我身邊時突然這麼大叫,「就算我跌倒,也還是想要繼續喔……」聲音隨著腳踏車漸行漸遠。
起初我和老丹太過求好心切,而以自認最好的方式來幫她,反而成了最大阻力。
壓根忘記,Lara只是想要純然享受騎車的美妙滋味,並不急著今天「一定」要學會兩輪。
──
進了屋裡,邊煮飯邊看奧運的老丹驚訝地與我分享:
「剛剛看跳水決賽,最後冠亞軍都由某國選手包辦,他們分數相差甚微。但亞軍在得知自己僅得第二名後暴跳如雷,在鏡頭前暴怒,更對著教練咆哮,似乎沒得冠軍全是他人的錯……」
當他這麼說時,我其實一點也不意外,但有點感傷。
感傷那想奪冠的心固然能驅使人們成長、卓越,但若不慎,它更可能成了一頭惡獸,吃掉一個人單純享受運動的初心,使人淪為比賽的工具。
人生除了名次外,有什麼是更重要的呢?
對我而言:
是如戴資穎盡力付出後,即使未達自己想要的目標,依然謝謝這麼努力的自己,並肯定對手的大器;
是郭婞淳奮力舉重,期間曾經失敗倒下,也依然燦笑,謝謝從不放棄的自己。
(從不是奧運迷的我,在此回奧運卻為人性的真善美而深深著迷)
──
無論是孩子的騎車日常,或是運動員的奧運會場,都在在提醒我關於人生的道理:
別忘了,人生中的摸索與跌跤是種必要;別忘了,享受過程比知道捷徑更為重要;別忘了,努力比自己前一刻更好,即是最大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