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妳,別忘了找個空間、留一盞燈給自己

去年中,有陣子因為做事太過求好心切,有一天起床,我突然覺得無法負荷,莫名焦慮,彷彿心臟就要跳出胸腔。

和一位心理師晤談後,才知道原生家庭的影子一直與我形影不離。

童年時看見太多身旁大人的衝突,自己卻無力幫忙所形成的內疚及焦慮,爾後時常在人生長廊裡與我碰面。

我以為,只要完成內心扭曲的高標準,我就再也不用擔心、不用內疚了。

事實是,扭曲的完美根本不存在。

當我奮力想變成一位完美母親,家事、煮食、事業兼具,往往最後卻只把自己塑造成一隻日日仰天長嘯、河東獅吼的母獸。

經過幾次與心理師的晤談,我決定把自己內心的孩子放在首位。

於是這陣子的工作結束後,早上我允許自己慢慢起床,和孩子聊天、閱讀、做勞作,午餐,然後播放卡通給姊弟看,讓自己放空一下午。

傍晚不想煮晚餐,我練習老實告訴老公,請他接手。沒想到出我意料地,老丹說:「沒關係,其實我享受煮菜的過程。」

寫文章沒有靈感,我開始看閒書,早早上床睡覺。與其追逐靈感,不如等靈感找時間來拜訪。

做了許多過往的我覺得會內疚的事。

「怎麼能讓小孩看電視!」

「媽媽在家怎麼能夠不煮飯!」

「怎麼可以閒閒沒事幹!」

以往這些扭曲的標準,一直深深刻在我心中的量尺上,讓我每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神經緊繃。

「但完美的母親根本不存在,妳充其量只能讓自己做一位快樂的母親──而那也是一個家最重要的元素。」

「允許自己放慢腳步,沉澱後再出發,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心理師誠懇地對我說。

許多時候,儘管我們清楚做個快樂的母親很重要,但難免心中又會設下高標準,希望自己能夠達到;於是我們苦撐著,讓自己設法每日去完成母親「應該做」的事,而非母親「想做」的事。

想了許久,我終於把書房中的單人床換成了沙發床。除了讓孩子有更多讀書的空間,我更私心希望幫自己創造一個放鬆的小窩──一個孩子老公睡去我還能放鬆做自己的地方。

最近閱讀《父母的語言》,書中提到父母的語言對兒童早期發展的重要性。如何稱讚小孩、如何回應小孩、如何共讀,如何在孩子幼年時以「三千萬字」來幫助他們人格的發展與穩定。

書看完後,我更想緊緊擁抱、並重新與自己的內心小孩「好好對話」──每當我覺得自己當媽媽好失敗時,「我看見了妳的努力,妳的堅持讓我感到驕傲。」

願每一位媽媽,都能在育兒的忙碌旅途中,適時任性,找一個空間讓自己好好喘息;留一盞燈,等自己流浪充電後,知道家中有人等你。

發文作者

我們是澳洲的吉爾家!成員由一個不諳中文的天兵爸爸、兩個相差一歲每天爭吵的姊弟,以及一個理智線常斷裂的媽媽組成。育兒之路從第一天開始,就註定充滿歡笑與淚水。但無論妳在哪裡,我想讓妳知道:育兒路上不需踽踽獨行。讓我們一家用歡笑與感恩,陪妳一起寬心育兒!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