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不需外求,只消內探
自從四年多前開始接觸了各式心靈提升資訊,加上自己曾一度為憂鬱症所困,越來越常思考人生在世到底所為何事?
除了接觸心靈叢書、例如<零極限>的夏威夷療法,到後來一度接觸了NLP(神經語言規劃)、以至後來利用肌肉測試來釋放受困情緒的<情緒密碼>,都讓我覺得生活與心靈上有了更多的滋潤。
今年6月,一名極注重心靈提升的友人突然問我:「妳參加過vapassana meditation嗎?」我滿頭霧水地上網查了查,只約莫曉得那是10天噤語、禁3C產品、食宿免費的靜坐課程,容易額滿,我記下時間,待7月一到馬上報了11月才開始的課程。後來才知道,這就是以往時不時聽到人家說的「內觀」。
「內觀」(Vipassana),意思是如其本然地觀察事物,它是印度最古老的靜坐方法之一。此技巧在超過兩千五百多年前重新被釋迦牟尼佛發現並將之傳授,以它做為普遍性的解藥,治療普遍性的痛苦,它就是生活的藝術。 此無宗教派別之分,目標是徹底根除內心所有不淨雜染,達到究竟解脫和最崇高的快樂。它的宗旨不是純粹治療身體上的疾病,而是從根本上治愈人類的痛苦。
11月14日,一早送了兩個孩子去上課,在中午草草吃過飯後我便驅車北上,直奔兩個小時車程外,位在POMONA 的昆士蘭內觀中心。
放眼望去,內觀中心靜靜地座落於一片靜謐翠綠的世外桃源。無法相信,這些美麗的植栽,以及乾淨的環境,全都來自舊學員們的捐獻(財力或體力)

(上圖: 從飯廳望向女眾的宿舍,放眼望去百子蓮以及藍花楹藍紫色的花正奮力怒放著。)

(上圖:從宿舍外望向飯廳;餐廳外的草原上時有袋鼠一家子於早晨或傍晚出來和學員同時用餐。)
人生第一次內觀:袋鼠與山巒陪伴
人生中的第一次內觀體驗彷彿像一趟小旅行,每天的行程除了睡覺、靜坐、散步、吃飯(可口美味的素食讓人不由得吃過頭)外,便是和袋鼠一家更享昆士蘭山林之美,或靜聽清晨笑翠鳥的昂首高歌。
報到時,剛好得知女眾的負責人是位來自北京的媽媽Jing。由於澳洲內觀中心每次的靜坐以及晚間的一個半小時開示都是(印度腔濃厚的)英文,於是Jing極力推薦我開示時間聆聽中文翻譯。(後來我也覺得這是個極佳的選擇。否則許多英文專有詞彙搭上濃濃的印度腔(例如 平等心:equanimity),讓人聽得一頭霧水。)
下午2-5點為報到時間,隨後在晚間6點開始第一次靜坐。開始前,學員陸續將自己的行李放進寢室裡。內觀這10天的生活起居裡,對於寢室共享、衛浴如廁共用、衣服只能手洗…等,讓我感覺彷若回到了大學時的校園生活,有種陌生的熟悉感;每天規律的生活也讓我越到後來越覺得心情舒坦,精力充沛許多。
畢竟是西方國家,布里斯本內觀中心的寢室分配,每個房間最多也只有兩個人共分一間房,床和床之間還有布幕或木板區隔,維持了不少隱私感;若未能適應,更能在報名時要求單人房(若未註明,通常工作人員會依照報名學員的年齡來看是否需要單人房,但也並非要求單人房就一定能得)享有獨立衛浴。夏天的內觀中心,每個學員床邊附有一台電風扇(棉被帶不夠也能跟內觀中心借免費的毛毯);冬天則因溫度逼近零度,中心備有電毯供每個學員使用。

(上圖:一個寢室裡住有兩個人,一扇窗代表一張床;我的床為左邊數來第一扇窗)

(上圖:寢室內的設備:只需自備床罩和被套/枕套,房間裡附有電扇和衣架。我和隔壁室友中間隔有一道薄木板牆,兩人皆能保有隱私)

(上圖:共用衛浴以及洗衣槽,洗衣槽附有洗衣精。中心也附晒衣場共學員曬衣服)
作息
第一晚在晚間五點多用過簡單的熱湯和手工麵包後,義工們播放內觀這十天的該遵守的戒律與規則,接著開始實行噤語與男女眾隔離,六點開始第一次的靜坐;第二天起,則是每早四點起床,晚上九點半熄燈(由於清晨天冷,儘管窗外有工作人員敲鐘,我仍時常睡過頭,直到6:30早餐時間才匆忙爬起)。一天中共有八次靜坐,其中四次為集體靜坐,每一位學員都要到大廳一起用功,其他四次靜坐則不強制,依個人喜好可在自己的寢室裡或大廳中。後來聽一位退休的護士大姊分享她十多年前參加內觀時的要求很嚴,如果集體外的那四次靜坐學員選擇在自己房裡用功,工作人員便會不定期巡房,確保沒有人偷懶。相較之下這幾年寬鬆多了,許多人因此在房裡靜坐到最後打起盹來。(我自首)每晚七點,則會有一個半小時的開示,開示內容老是一針見血的點出每天我們身心遇到的問題(例如:第二晚開示中葛印卡老師詼諧地說:你現在大概在想要怎麼找藉口開溜。接著分享他當時學內觀想開溜的故事。),接著再用許多幽默的生活故事教導學員怎麼度過這些難捱的時間及捱過後會得到的感動。

(上圖:內觀作息表)

(上圖:工作人員會根据作息表撞鐘提醒大家;我卻老是錯過清晨的起床鐘聲)
第一到三晚最是痛苦,腦海中彷彿有著千軍萬馬奔騰卻無法言語。在一天三次、每次一小時的集體靜坐裡,隨著葛印卡老師不斷重複著:「持續觀察你吸氣時空氣進入鼻腔內的感覺,以及呼氣時鼻腔和人中那塊三角形區域的感受……」我的心卻非常不受控,大概有五十分鐘都在和被隨機興起的回憶或對未來的揣測給分了神。好在老師也會適時關心每個學生:「每當你發現自己的心思游離了,大概5-10鐘後,你有記得要把它帶回來嗎?當發現自己又分神了,不要自責,只要觀察,並不斷將分神的心帶回來。」
第四天起,每一次的集體靜坐更必須維持同一個姿勢,順著呼吸掃描全身,從頭頂慢慢掃描到腳趾,再由腳趾往上掃描回頭頂,感受皮膚上粗細的感受:「冷靜並持續地觀察你全身上下每寸肌膚的細微感受,無論是好或壞。當美好的感受升起時,不要執著於保有它;當壞的感受(例如背痛/皮膚癢)興起,也不需馬上採取行動去應對(例如抓癢、改變姿勢讓自己舒服些),只要靜靜觀察,明白這些感受都一樣無常,它會自動興起,最終也會自然消逝。最重要的是,當感受升起時,我們不要以任何情緒/行為(快樂、悲傷、逃跑、壓抑…)來餵養它。這就是佛陀發現最終能讓人們離苦得樂的方法。」
內觀適合我嗎?
許多人一聽內觀的要求是噤語十天,馬上驚呼:「我這麼愛講話,絕對撐不過去!」我自己平常不排斥獨處,然而有了孩子後更獨處的時光則大大減少。這幾年由於少了靜心的時間,從早到晚交感神經隨時處於亢奮狀態,也因此心靈的疾病隨之而起。許多人學員在噤語令結束後驚嘆自己平常愛講話,想不到也順利完成了十天的噤語挑戰,思緒似乎也更清徹了。更有許多人他們來參加是因為看到親友在心靈和生活上的蛻變,讓他們親自來一探究竟。
巧妙的是,我從內觀回來一個多月後,在臺灣提倡身心靈養生的哈佛醫師許瑞云剛好分享她要暫別網路去禪修,她提到:「透過長期的禪修/內觀訓練,身心會得到淨化和安定,智慧也會隨之而開啓。不僅能清楚看到自心如何創造出自己的世界,也能讓心有力量,可以遠離煩惱、焦慮、憂慮、痛苦和恐懼,回到本自具有的內在平靜和喜悅,更懂得如何自利利他、自度度他。」所以內觀不是一種宗教活動,它只是庸碌生活裡,一個幫助我們找回內心平靜與開智慧的工具。
- 關於找回內心平靜的工具,我也很推薦<情緒密碼>:詳情請閱讀:《 情緒密碼 》:分享給在人生渡口徬徨的你
內觀結束前我曾惶恐地問老師:「來了內觀10天課程,我嘈雜的心沉靜了,但我回到世俗後該怎麼辦呢?」老師只是笑道:「首先,放輕鬆。不要過度期望一次內觀課程就能為妳的生活帶來180度大轉變。只要記得,回到平常生活裡時,吃飯就是吃飯、走路就是走路,觀察自己每個當下的每一個行動,切忌一心二用;生活中遇事情不如妳意,放寬心,觀察妳當下的呼吸。之後有機會再經常回來練習內觀,平常在家記得早晚一小時的靜坐即可。」
從內觀回來不知不覺已經將近兩個月,多半的時間果然又被生活洪流推著走,時常一忙一天又過去,卻累得無暇履行靜坐的功課。(這也是許多學生的共同問題;但我也問了幾個每天按時在早晚各做一次靜坐的舊生,他們直說人生變得截然不同。)然而此次我不灰心或自責自己怎麼沒有做功課,我只是一週挑一兩天自己比較有精神/空閒的夜晚,播放葛印卡老師的靜坐錄音,哪怕只有一時半刻,聽著他沉穩的嗓音,內心竟不自覺安心沉澱下來。我知道,修行的路很長,人們多半高估了自己一天能做的事,卻低估了一生能完成的事。每當我心急,就悄悄告訴自己:「我已播下一顆善的種子,只要每天不斷施肥澆水,剩下的就交給法(大自然)讓它開花結果罷!」
參加內觀(澳洲昆士蘭 Pomona)所需攜帶物品
床具
- 單人床床單
- 枕頭套(中心已附有枕頭)
- 棉被套或個人棉被 (中心有額外的毛毯可借,但數量不多)
- 每年5-9月POMONA地區夜間極冷,恐到達將近零度(中心會附電毯,但最好也攜帶睡袋)。
盥洗用具
請攜帶
毛巾、牙刷、牙膏、香皂、刮鬍刀具、無香味制汗劑等個人衛生用品。
請勿攜帶
香水、精油、氣味濃烈的乳霜、化粧品、保養品或其它有強烈氣味的物品。
靜坐用具
披肩、毛毯(或坐墊–中心已備有;若需要可自備)。
其它物品
請攜帶
- 鬧鐘(3C產品附設的鬧鐘不得使用)
- 手電筒 (晚上睡前的靜坐結束/夜晚要上廁所路面頗暗)
- 水壺
- 個人藥品
請勿攜帶
- 食物(由本中心提供)。
- 雨傘 (中心會提供bunnings的大傘)
- 書籍、文具、收錄音機、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話、平板電腦、mp3等。
- 煙草、酒類、安眠藥、鎮靜劑或其他具鎮定作用或非法之藥品。
- 護身符、水晶、念珠或其他宗教物品。
- 動物毛皮製成之衣物、用品。
- 珠寶或值錢物品。(課程期間提供保管服務)
最適合參加內觀(澳洲昆士蘭 Pomona)的月份
在和工作人員Jing聊過後,她建議10-11月(春季)或3-4月(秋季)最適宜,雖然早晚還是偏涼(大概15-16度);夏季和冬季的Pomona氣候則過於酷熱或嚴寒。
澳洲內觀中心資訊
昆士蘭: 請點我
(每年六月有中英雙語內觀課程,若擔心英文聽不懂的話可以參加這個梯次,服務人員包含老師全都是會說中文:請點我)
新南斯威爾州: 請點我
維多利亞省:請點我
塔斯馬尼亞省:請點我
南澳:請點我
西澳:請點我
※以上內容純為我的個人經驗,每個人實際參與內觀後的感覺則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