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急著將孩子往國外送的同時,我卻拚了命也要將孩子帶回來……
「這裡育兒環境不友善,為什麼要帶孩子回來呢?」
「大家都急著將孩子往國外送,為什麼你卻要帶孩子回台灣?」
自從年初帶孩子回台灣,並決定住一段時間後,我開始在銀行開戶或認識新朋友時被問到這些問題。
當我決定放過自己的那一刻,也成為終結孩子兩年上學焦慮的瞬間
我有兩個高敏感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便有的分離焦慮,即使如今到了小學,卻沒有減緩的趨勢。儘管我和孩子彼此都明白,早晨的小別彼此仍能過得精采,但每早一來到教室外,孩子仍一秒崩潰──淚灑校門是我們的日常。
深入閱讀十年的婚姻跌宕告訴我:越想緊握,卻往往什麼都抓不住,放手,才能擁有更多。
不將怒氣形於外,但絕對有辦法將周圍空氣降到冰點──把自己封閉起來、閉口不談問題、把對方當作空氣。
「明明他爸爸離開這個家時老丹才三歲,父子幾乎毫無交集。怎麼四十年後他逃避的方式和他爸如出一轍?」婆婆嘆。
當我的高敏感女兒對我說:「媽媽,如果我永遠都勇敢不起來怎麼辦?」
「媽媽,如果我永遠都勇敢不起來怎麼辦?」
「沒關係,我就陪妳吧。因為我相信有一天,妳會知道自己準備好了。」
這股篤定,可能來自我對女兒恐懼的共鳴——我仍然記得「永遠都只能這樣怎麼辦」的深沉恐懼……
深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