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決定放過自己的那一刻,也成為終結孩子兩年上學焦慮的瞬間
我有兩個高敏感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便有的分離焦慮,即使如今到了小學,卻沒有減緩的趨勢。儘管我和孩子彼此都明白,早晨的小別彼此仍能過得精采,但每早一來到教室外,孩子仍一秒崩潰──淚灑校門是我們的日常。
閱讀更多澳洲親子日常& 姊弟的中文學習生活
我有兩個高敏感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便有的分離焦慮,即使如今到了小學,卻沒有減緩的趨勢。儘管我和孩子彼此都明白,早晨的小別彼此仍能過得精采,但每早一來到教室外,孩子仍一秒崩潰──淚灑校門是我們的日常。
閱讀更多不將怒氣形於外,但絕對有辦法將周圍空氣降到冰點──把自己封閉起來、閉口不談問題、把對方當作空氣。
「明明他爸爸離開這個家時老丹才三歲,父子幾乎毫無交集。怎麼四十年後他逃避的方式和他爸如出一轍?」婆婆嘆。
「媽媽,如果我永遠都勇敢不起來怎麼辦?」
「沒關係,我就陪妳吧。因為我相信有一天,妳會知道自己準備好了。」
這股篤定,可能來自我對女兒恐懼的共鳴——我仍然記得「永遠都只能這樣怎麼辦」的深沉恐懼……
閱讀更多有次六歲的女兒問我的年紀,我說快35,她大吃一驚:「妳這麼老了嗎?」確實,有時一想到自己開始步入中年,不禁慨然嘆道:歲月果真不饒人。
但於我而言,令我心慌的不是年齡上的數字漸增,而是隨著四季更迭,看著孩子成長迅速,反觀自己生活的步調,似乎還是很混亂;對於未來的樣貌,還是很模糊--這樣的我,真能好好地當孩子的標竿嗎?我真能夠算是個成熟的大人嗎?
閱讀更多